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东坡 徐钰祯 Li Dongpo;Xu Yuzhen
机构地区:[1]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新东方》2023年第3期38-43,共6页The New Orient
基 金: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网络社会心态复杂性及现代化治理研究”(项目编号:22BKS102)。
摘 要:“丧文化”现象背后暗含的社会心态问题是社会系统性问题在青年人中的具体体现。“丧文化”作为青年亚文化的分支,其之所以形成本质上是消极社会心态滥觞的结果。消极社会心态悲观的情感特征形成了“丧文化”的语言风格、同质效应催生了“丧文化”群体、极化影响形成了以“丧”为特征的生活方式和思维特点,凸显了青年人在社会变革和转型期形成的亚健康心理状态。“丧文化”现象背后的青年社会心态问题形成原因十分复杂,主要是因为群体性焦虑感加剧、对社会公平感和信任感感知减弱以及成就感和幸福感降低。通过深入分析“丧文化”现象流行的实质以及凸显的社会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有助于消解青年人在高强度压力下形成的“丧情绪”和负面心态,对于塑造青年人积极社会心态具有现实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25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