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泽林
机构地区:[1]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 [2]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2019年第4期13-14,共2页PHILOSOPHY DIGEST
摘 要:在有关心灵、意识、思维与计算的哲学理论中,所谓“计算的解释鸿沟(the computational explanatory gap)”,是指在用“计算”解释人类心灵、意识、思维现象时,无法用“计算”从根本上说明物质性的低级神经活动是如何产生了精神性的高级意识活动。这一问题在当代的揭示主要源自莱文(Joseph Levine)以“疼痛是C纤维的燃烧”为例的论述。最近几年,瑞杰(James Reggia)等人提出了关于“计算的解释鸿沟”的三个新证据,并将这个命题更加细化为这样的表述:即使我们承认可以用“计算”从整体上来解释心灵、意识、思维的工作原理,但也面临着低层次的神经计算网络是如何可能产生高级认知现象这个鸿沟。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