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雷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2021年第4期55-56,共2页PHILOSOPHY DIGEST
摘 要:孔子所言“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通常被理解为人性本然相近,由于后天“积习”导致了性情的变化,单纯将“习”看作是相远之因,这种认识过于浅显。孟子“尽心知性”、苟子“化性起伪”等均对“习”观念进行了丰富而深刻的论述。后世儒家也对先秦儒家“习”观念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如班固“风俗移易”、皇侃“习仪”、朱熹“习善习恶”、刘宝楠“习性相分”等,由于先秦文献的缺乏,后世各家就这一问题的探究始终不能全尽畅达,又多以子贡所言“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公冶长》)来佐证孔子对性命天道论说的不足,研究者将着力点多用在性命天道的研究方面,却忽视了“习”对于性命天道之落实的重要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2.18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