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习”观念考论——以《性自命出》习性观为中心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雷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2021年第4期55-56,共2页PHILOSOPHY DIGEST

摘  要:孔子所言“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通常被理解为人性本然相近,由于后天“积习”导致了性情的变化,单纯将“习”看作是相远之因,这种认识过于浅显。孟子“尽心知性”、苟子“化性起伪”等均对“习”观念进行了丰富而深刻的论述。后世儒家也对先秦儒家“习”观念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如班固“风俗移易”、皇侃“习仪”、朱熹“习善习恶”、刘宝楠“习性相分”等,由于先秦文献的缺乏,后世各家就这一问题的探究始终不能全尽畅达,又多以子贡所言“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公冶长》)来佐证孔子对性命天道论说的不足,研究者将着力点多用在性命天道的研究方面,却忽视了“习”对于性命天道之落实的重要意义。

关 键 词:先秦儒家 先秦文献 《性自命出》 化性起伪 刘宝楠 习相远 性相近 公冶长 

分 类 号:I2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