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利群[1]
出 处:《江西社会科学》2023年第6期81-88,共8页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改革开放40年文学批评学术史研究”(18ZDA276)。
摘 要:“文笔之争”中“有韵为文”“无韵为笔”的文笔体分实则基于韵散语言之别,由此凸显文学语言自觉的“立言”意义;“论文叙笔,囿别区分”的文体溯源、辨体、正体实则旨在建立体制、体式、体势,由此凸显文体自觉的“立体”意义;“能文为本”的选文定篇准则实则强化情采、文采、辞采的文学性特质,由此凸显文学自觉的“立文”意义。由此可见,“文笔之争”可谓“文的自觉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并与“言意之辨”构成相互支撑、相互作用的关系,由此从文笔之论深化拓展为言笔文之论,不仅具有文章学、文学、文体学意义,而且具有语言学及文艺学、美学意义,更重要的是具有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文体、文言、文采的文学本体论与存在论意义。因此,文笔论深化拓展为涵盖文体、语言、修辞、语境、语用、情采、文采、辞采等构成的文学话语系统,形成中国古代文学话语体系建构的基础及传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当代文学发展及文论批评话语体系构建提供参考借鉴价值。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