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不读”,还是作家“必读”——论“文学性”视角下研究与创作的关系问题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诗宇 

机构地区:[1]中国作协创研部 [2]辽宁省作家协会

出  处:《当代文坛》2023年第5期41-47,共7页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摘  要:讨论文学性问题,首先需要避开一个误区,即“本质”层面的文学性经常无法也无需言说,文学界讨论的文学性常是“策略”上的文学性,即通过“建构”文学评价标准来表达对创作、研究发展方向的意见。这即是强调研究的当下性,让研究与文学现场相互影响、结合。今天讨论文学性问题的大背景,就是以文学史研究为主体的当代文学研究,与文学现场关系渐远。本文从学术史入手,梳理从1980年代到20世纪当代文学研究逐渐“历史化”的过程中,文学研究与现场如何逐渐分离,并在最后提出,今天若想让文学研究重拾当下性,与现场创作再度结合,一是要以“文本细读”的方法探究“潜结构”“潜叙事”,二是在“文化史框架”中,在广义的“叙事性艺术”范畴内观照当代尤其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史,在更宽广的文学性视野中定位文学研究的未来。

关 键 词:文学性 历史化 文化史框架 叙事性艺术 

分 类 号:I04[文学—文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