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左凡 ZUO Fan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出 处:《扬子江文学评论》2023年第4期107-112,共6页Yangtze Jiang Literary Review
基 金: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中的古都书写研究”(项目编号:KYCX22_0044)阶段性成果。
摘 要:2007至2008年,王朔接连出版了《我的千岁寒》《新狂人日记》《致女儿书》《和我们的女儿谈话》四部小说和随笔,这四部作品场景脱离现实、叙述思维跳跃、意义指向不明,间或有佛教思想流露,与他此前的文学创作相比具有较大差异,以至于学界对这些作品的评价也产生了较大分歧。黄平称“这些作品零散破碎,通篇疯言呓语,已然无法卒读”,是王朔“陷入妄想症”的表现。a陈晓明则说王朔这回“叙写的是一种心境、感觉和感悟”b。上述评论中的“妄想”“感悟”等能够被王朔当下语言系统中一个新的概念所囊括--“觉悟”。“觉悟”在佛教用语里指看清世界万物本来状态,参透人生真相后的境界,而王朔所言的“觉悟”是取自佛教但仅指向自身的“自我觉悟”,即他对自我的真实认知。他在21世纪网络媒体、大众娱乐等事物兴起的当下,一反此前对文化市场的亲昵态度,转而进入对自我精神世界的内观中去。这些变化表明,王朔的文学创作在21世纪初期已经发生了转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3.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