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震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文学院,长春130012
出 处:《关东学刊》2023年第3期62-72,共11页
摘 要:随着“东北文艺复兴”潮流的蔓延,《野狼disco》《钢的琴》《平原上的摩西》等文艺作品再一次形塑着大众对于东北文学“整体性”的构想。早从萧红、萧军、端木蕻良等老东北作家群开始,黑吉辽三省因为相邻的地理位置以及同源的文化传承一直被想象成一个文化共同体。而近些年“铁西三剑客”在文坛的展露头角,董宝石、李雪琴、二手玫瑰等文艺界人士的频频出圈,在掀起东北文化热的同时也固化了大众对于当代东北的实际印象。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当代计划经济模式和重工业产业结构形成的东北文化之外,金仁顺、王怀宇、王可心、翟妍、格致、东珠等吉林作家近些年的创作在呈现出偏离“工业东北”倾向的同时,也隐隐流露出一股浓厚的“恋地情结”,这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独属于吉林的文学传统与文化特质。因此,当吉林文学的这种特质被大众关于“东北复兴”的一致想象所遮蔽,逆流而上发现“消隐”的吉林文学,我们可以借此观照吉林作家记录现实、反思历史、烛照生命的种种努力。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24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