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2]不详
出 处:《中国学术》2022年第2期22-47,共26页
摘 要:本文将主要讨论霍布斯的《利维坦》(1651)和《论物体》(De Corpore,1655)中自由和因果性理论与亚里士多德的相关理论之间的关系。霍布斯认为,关于自由问题,人们只可能持有非此即彼的世界观:一个人要么是决定论者(determinist),要么是自由意志论者(free-will voluntarist),而他认为亚里士多德在这个问题上是自由意志论者。笔者认为这是对亚里士多德立场的曲解。笔者想要论证的是,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的自由的学说,即其自愿行为(voluntaryaction)学说,比霍布斯本人愿意承认的更加接近霍布斯的理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6.68.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