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郭军伟[1] Guo Junwei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
出 处:《中国学术》2022年第2期352-359,共8页
摘 要: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生存危机的日益凸显,自然伦理逐渐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瞩目的焦点,开启了对主体性哲学的省思。源于近代早期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启蒙运动“理性至上”精神重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获得了独立性,在自然面前取得了主体性地位,而自然则成为从属于人的客体。这种主体与客体二元对立的观念,把人自身的行为规范作为伦理关注的重心,忽略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致自然伦理一度陷于停滞。在现代化过程中,由于人自身需要与欲望无节制的膨胀,人沦为了自身需要和欲望的客体,以致丧失了主体性,引发了现代性危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8.25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