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 [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2
出 处:《时珍国医国药》2023年第4期947-950,共4页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基 金: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CJJ2018022);“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项目;成都中医药大学“杏林学者”学科人才科研提升计划项目(QNXZ2019019)。
摘 要:笔者通过查阅整理18部《中医妇科学》统编教材中崩漏章节相关内容,发现各部教材对“崩漏”定义描述类似;病因为“虚、热、瘀”,病机为“冲任损伤”;治则为“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注重治崩三法“塞流、澄源、复旧”。各部教材对“崩漏”的具体辨证分型、选方用药存在一定差异:脾虚证治疗以补气为主,辅以养血敛阴、收涩止血;肾阳虚证主要选方为“右归丸”;肾阴虚证选方以“左归丸”合“二至丸”为主;虚热证用方以“上下相资汤”为多;实热证均以“清热固经汤”治疗;血瘀证选方以“逐瘀止崩汤”为主。各部教材不断丰富“崩漏”的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等内容,但部分证型的选方用药与现代医家的临证组方存在一定差异;学习时可借鉴现代医家对“崩漏”的治疗体会,将教材内容与临床实际相结合,为灵活运用中医药治疗该病,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分 类 号:R228[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