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沈晓彤 赵子乾 张晓岚[1] Shen Xiaotong;Zhao Ziqian;Zhang Xiaolan(Gastroenterology Department of East Hospital,the Secon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Hebei Key Laboratory of Gastroenterology,Hebei Institute of Gastroenterology,Hebei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Digestive Diseases,Shijiazhuang 050035,China)
机构地区:[1]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东院消化内科、河北省消化病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消化病研究所、河北省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石家庄050035
出 处:《中华内科杂志》2023年第9期1144-1147,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2070563)。
摘 要: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自身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和未定型结肠炎(IC)。由于炎症性肠病的早期症状并不典型,难以早发现,并且临床上难以治愈,因此寻找炎症性肠病的新型治疗手段成为重点。近年来,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IBD在疾病发生发展中互相影响,例如肠道菌群失调可以加重肠道黏膜损伤,调节肠道免疫反应,引发肠道慢性炎症。而肠道慢性炎症又会影响肠道菌群,加重菌群失调。因此,治疗肠道菌群失调显得尤为重要。噬菌体因为其可以作用于肠道菌群而进入人们的视线,由于其高效性、易获取、可以裂解细菌结构等特性,近年来噬菌体与细菌如何相互作用、能否成为IBD新的治疗手段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噬菌体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及其在IBD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