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的艺术选择:以王友身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卢迎华 

机构地区:[1]北京中间美术馆

出  处:《文艺理论与批评》2023年第4期116-129,共14页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摘  要:艺术家王友身成长、活跃于20世纪90年代,以他为个案,有助于勾勒其时艺术现场中观念性创作的发展脉络。观念性创作与80年代的“文化热”密切相关,而进入90年代之后,随着大众传媒与文化研究的兴起,观念性创作的关注对象也发生变化。在王友身迄今30余年的艺术历程中,他身处大众传媒与都市文化的现场,面对时代给予的命题展开创作,并在长时间的探索中建立起自身创作的立足点与方法论。在当下的艺术生态中,通过对这样一个非商业性的、严肃的和带有人文精神的个案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有力地批判不断放大艺术的社会化、公共化和资本化的重要性之倾向。

关 键 词:观念艺术 文化研究 去意义 人文关怀 

分 类 号:J120.9[艺术—艺术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