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时刻的历史记忆“发见”和修辞:论抗战前的晚明想象与言说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鲍良兵[1] 

机构地区:[1]温州大学人文学院,325035

出  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3年第8期226-245,共20页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基  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抗战时期的‘晚明’想象与政治文化研究(1931—1945)”(项目编号:20FZWB001);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抗战时期读书人的‘晚明’历史记忆研究(1931—1945年)”(项目编号:19NDQN333YB)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1930年代的中国内忧外患,一方面是国民党的专制统治,另一方面则是日寇不断进逼。面对日益恶化的专制政治和严峻的亡国危机,作为深受史传传统熏陶的知识分子,以古鉴今,鉴往知来,则是“晚明”这一特殊历史时段和记忆的重新“发见”。晚明历史经验亦成为知识分子观照当下的重要视角和思想资源。论文聚焦不同政治文化社群的代表性人物对晚明的言说和想象,梳理和勾勒了晚明的“风雅”、“异端”和“乱世”、反抗与暴虐、经世致用和强调气节等不同面向,认为围绕晚明诸面相的言说和不同想象背后,是知识分子对历史文化记忆的重构、挪用和交锋,其固然渗透着文学理念的碰撞、话语权和“文化领导权”的争夺,但更为重要的则是亡国危机下文学和文人“何为”以及“如何为”的问题,寄寓了知识分子深刻的忧患意识,以及如何因应乱世的想象。

关 键 词:世变 发见 晚明 忧患意识 

分 类 号:I206[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