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苏红豆 Su Hongdou(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出 处:《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8期49-56,共8页Teaching and Research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与实现路径”(项目号:22&ZD012);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唯物史观讲授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重要理论问题”(项目号:19GJJB02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从《巴黎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通过主体性革命,以“实践主体”取代“认知主体”,把握到主体与客体在感性实践活动中的相互生成关系,有效克服了近代主体性哲学中的主客体二分困境,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科学实践观的确立与主体性革命的完成包含了从“异化劳动”“感性实践”到“全面生产”三个理论环节,形成了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演进逻辑。其核心是借由对实践概念的“劳动—生产”化重构,将劳动概念中的自我意识原则与生产概念中的物质第一性原则相统一,进而打通了哲学批判和社会历史批判的理论关节,实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中主体向度和客观向度的辩证统一。and then to the concrete.The key is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practice as“labor-production”,which unifies the principle of self-consciousness in the concept of labor and the principle of materiality in the concept of production,and thus constructs the theoretical link between the critique of philosophy and the critique of social history.In this way,it achieves the dialectical unification of the objective and the subjective in the materialist view of history.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2.3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