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川[1] Li Chuan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出 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年第5期29-38,共10页China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摘 要:“奇怪”问题是个神话学问题,表现为互有区别而又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一个是传统经学主流价值与现代学科立场对其加以消解的古今之争,另一个是作为局部地域知识的西学概念以普遍姿态进入中国古典的中西之争。先秦两汉经典作家已经涉足“怪”的问题。在古典语境中,“奇怪”“怪物”是一组具有丰富内涵、极有弹性的用语,是立足于与经艺、常道相区别的基本意思。大凡不雅之词、不经之事、非常之理、独异之行都可称之“奇怪”或“怪物”。“奇怪”其实是与雅驯、经典对照而言且基于思想层面的一种划分。也就是说,奇怪与否不是基于内容而是基于价值区分,是实践意义上的而非认识意义上的区分。儒学内部的“语怪”问题进入现代并转化为中国神话学的基本命题“神话历史化”,对应传统文献中的语怪视为神话的素材,以此逐渐构建中国神话学的架构。无论神话学派和古史辨派,就理论与方法而言,皆采取平视经子的态度作古史“还原”研究。就学术目的和关怀而言,“经验—实证”的认识论取向代替了“价值—意义”的实践论研究,主体—对象的研究方式取代了主客体平等交流的研究方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7.28.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