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舒远招 SHU Yuan-zhao
机构地区:[1]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长沙410082
出 处:《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25-35,共11页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康德哲学中逻辑谓词与实在谓词难题及其解读模式研究”(22YBA023)。
摘 要:康德把理性存在者分为具有感性偏好的有限理性存在者和不具有感性偏好的无限理性存在者两类,只有后者才是意志完善的神圣存在者,不存在所谓有限的神圣存在者。但是,在《如何理解康德的“有限的神圣的存在者”?》一文中,刘作坚持将康德哲学中的endliche heilige Wesen译为“有限的神圣的存在者”,并将其理解为既具有感性偏好、又具有神圣意志的理性存在者。刘文坚持机械翻译的“理由”不能成立:它对“有限的神圣的存在者”的界定不符合康德对神圣存在者概念的界定,它设想神圣存在者具有感性偏好和追求幸福,违背了康德关于神圣存在者的基本思想;它降低了神圣存在者的标准,为endliche heilige Wesen概念找出的相应对象达不到神圣存在者高度;它误以为康德提出endliche heilige Wesen概念是为了表明“偏好不是德性的敌人”,没有认识到康德的意图在于表明天使、上帝这类神圣存在者所具有的伦理学,是超出人的德性论的道德论。刘文对endliche heilige Wesen的译解存在无法摆脱的困难,只有将其译为“终极的神圣的存在者”,认识到该概念特指天使和上帝这类“精神存在者”,其意志的神圣性是道德进步的终极目标,才能切中这一概念的真正含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