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派的美学和“新牛”的塑造——徐志摩《花牛歌》释读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韩卫娟[1,2] 

机构地区:[1]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 [2]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出  处:《语文建设》2023年第16期65-68,共4页

基  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20年代语文教育变革与五四新文学的互动研究”(项目编号:21WXC009)研究成果。

摘  要:徐志摩的《花牛歌》,有着较为明显的韵律实验特色;对花牛的意象和细节的描述,有着儿童诗的形态,但花牛所负载的文化内涵,则是对传统模式的突破。花牛身上,寄寓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对个人品格的期盼,花牛的欢乐、从容、和谐与温情,都可以作为对新一代青年人所应具有品格的暗示。从这首小诗中,可以辨别出正在形成的新月派的美学原则及其关于“社会新人”的塑造理念。

关 键 词:《花牛歌》 新诗的用韵 “花牛”的意象 细节的价值 

分 类 号:I207.25[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