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何玥[1] 王一伊 吉晨[1] 王雁[1] 吴玉梅[1]
机构地区:[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妇瘤科,北京100006 [2]北京市怀柔区妇幼保健院妇科,北京101400
出 处:《中华妇产科杂志》2023年第9期697-700,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基 金:北京市医院管理局临床医学发展专项(ZYLX201705);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首都临床诊疗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Z191100006619035);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首都临床特色诊疗技术研究及转化应用(Z22111000740000)。
摘 要:目的分析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CABC)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3月31日至2023年3月31日13年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CABC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结果 (1)近13年本院收治的子宫颈癌患者共4 055例,其中CABC患者11例,占0.3%(11/4 055)。11例CABC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65岁(范围:55~74岁),均已绝经;仅1例患者以阴道流血为首发症状就诊,其余10例患者无明显症状。(2)11例CABC患者中,8例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其中5例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11例均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其中2例阴性,9例阳性;8例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均无异常;6例术后行免疫组化法检测,p16、细胞角蛋白、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和黏附分子5.2均阳性,CD117阴性。确诊方式:11例CABC患者中,2例子宫颈活检诊断,5例子宫颈锥切术后诊断,4例子宫全切除术后诊断。11例CABC患者均合并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其中2例同时合并子宫颈鳞癌。(3)临床分期:11例CABC患者中,Ⅰa期1例、Ⅰa1期4例、Ⅰa2期4例、Ⅰb1期2例,均根据不同分期行相应范围的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术,其中6例行盆腔淋巴清扫术,均未发现淋巴结转移。11例患者均随访,截至2023年5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3个月(范围:21~85个月);随访期内11例患者均无复发,中位生存时间为43个月(范围:21~85个月),其中1例患者为非原发病死亡,存活72个月,其余10例患者预后良好,均无瘤生存。结论 CABC好发于绝经期后妇女,常伴CINⅡ~Ⅲ或者子宫颈鳞癌,预后良好。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