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疾病防治与新材料山西省重点实验室,030001
出 处:《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23年第4期268-272,共5页Journal of Modern Stomatolog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101078);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2020A-N02037);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J20220402)。
摘 要:龋病是一种牙体硬组织慢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1]。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2岁儿童中有34.5%的人患龋病,而在35~44岁的人群中患龋率则高达89.0%[2]。龋病可造成牙体缺损、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等,影响牙的功能与美观,可使患者的咀嚼功能减退、发音功能障碍,甚至可能会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和错[牙合]畸形。目前公认龋病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受宿主易感性、口腔细菌和饮食等因素影响的一种口腔牙体疾病[3]。这些影响因素具体为宿主的基因、唾液[4]、细菌的种类[5]及其附着方式、饮食的种类及频率等。而在宏观上,龋病的发生则可能受到家庭、政策、社会和经济[6]等因素的影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8.8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