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岩[1]
机构地区:[1]国家图书馆
出 处:《四川戏剧》2023年第8期19-25,共7页Sichuan Drama
基 金: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家图书馆藏清宫戏曲文献研究”(项目编号:19CTQ017);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代宫廷戏剧史料汇编与文献文物研究”(项目编号:20&ZD27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总体来看,作为地方腔调的吹腔进入宫廷,是以乾隆帝南巡观剧、民间戏班晋京祝贺万寿、秦腔艺人魏长生进京等戏曲史上的重要事件为背景,同时又与乾隆朝以来帝后欣赏习惯的转变以及乾隆帝“引俗入雅”的礼乐观念紧密相关。据现存史料可知,演唱吹腔的短剧最晚于乾隆中期前已进入宫廷,《劝善金科》康熙旧本与乾隆朝五色套印本在吹腔出目上的差别正好说明吹腔在乾隆时期的广泛应用。随着嘉庆以降吹腔短剧在宫廷的频繁演出,此类剧目的独立地位逐渐消弭,至同光朝已被归入昆弋杂戏中。清代中期以来,宫廷连台本戏、小轴子戏、杂戏等不同长度的剧目类型中均有吹腔唱段或出目,在连台本戏中,吹腔以零星出目的形式出现,在演唱吹腔的小轴子戏和杂戏中,“花雅同本”与诸腔杂陈的现象则十分明显。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9.89.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