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腔

作品数:149被引量:10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丁慧尹明周爱华陈志勇王昆仑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博世德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大学山东艺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奇双会》看梅兰芳的“造剧”之功、“磨剧”之道——兼谈戏曲的声腔互动、剧目传承问题
《戏曲研究》2024年第4期51-73,共23页谷曙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百年戏曲演出史及其发展高峰研究”(项目编号:21ZD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一般项目“日本藏中国戏曲戏单海报和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0BTQ035)阶段性成果。
吹腔剧目《奇双会》,又名《贩马记》,京剧、昆曲等剧种皆演,现今主要演出《哭监》《写状》《三拉》三折,其中《三拉》一折又名《三拉团圆》或《闯辕三拉》,可分为两折演出。作为少有的活跃在京、昆两个舞台上的吹腔剧目,该剧颇受瞩目。...
关键词:奇双会 传承问题 吹腔 梅兰芳 皮黄 演出 昆曲 
百花深处——从不同剧种《百花赠剑》的表演个性略探戏曲创作的生态环境
《东方艺术》2024年第5期54-61,共8页青州 闫哲 
目前在全国流行的昆剧中有几出并不唱昆腔而唱吹腔的剧目,《百花赠剑》(以下简称《赠剑》)是其一。昆剧是曲牌体剧种的杰出代表,以严格的曲唱体例和细腻多姿的表演见长,其何以把音乐结构相对简单的吹腔戏纳入传统剧目中呢?虽然每出吹腔...
关键词:舞台节奏 曲牌体 赠剑 吹腔 雍容典雅 昆曲 戏曲创作 生态环境 
吹腔《百花赠剑》在徽班、昆班的传承与演变
《戏曲研究》2024年第1期337-348,共12页赵群 
《百花赠剑》故事源自明代传奇《百花记》。当代戏曲舞台上很多剧种如京剧、昆曲、潮剧、湘剧、徽剧、莆仙戏、正字戏、晋剧、秦腔、豫剧、河北梆子、川剧、婺剧、越剧、粤剧等皆有搬演。本文将以明辑清刊之《歌林拾翠》中收录的《百花...
关键词:赠剑 莆仙戏 吹腔 徽班 婺剧 徽剧 传承与演变 湘剧 
吹腔与民间说唱——以《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为考察范围
《戏曲研究》2024年第1期349-366,共18页刘禹 
【吹腔】在戏曲中被大量应用,分布也极为广泛。在有些剧目中,它几乎作为贯穿全剧的唯一曲牌而使用。其中最典型的剧目当数《贩马记》(又名《奇双会》)。同时,【吹腔】的身影在民间说唱艺术中也屡屡出现,其部分原因是受到戏曲的影响。
关键词:曲艺音乐 奇双会 吹腔 民间说唱艺术 戏曲 剧目 
论滇剧胡琴腔中的【安庆调】
《戏曲研究》2024年第1期322-336,共15页江捷 
2020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建国七十年来滇剧史学研究”(项目编号:A2020YX03)阶段性成果。
吹腔,又名枞阳腔、石牌调、安庆梆子、安庆调等,因为徽班曾流布全国各地,即便地处边陲的云南也有吹腔的踪迹。所以描述吹腔的谱系,云南不能缺席。从元代开始,云南便成为中原王朝的一部分,随着历史发展,尤其是明清以来科举、仕宦、商贸...
关键词:地方剧种 滇剧 徽班 吹腔 胡琴腔 清道光 中原王朝 枞阳腔 
重拾“吹腔”之美:由京剧《奇双会》说开去
《中国戏剧》2024年第2期91-92,共2页李靖 
作为传统戏曲腔调,“吹腔”在许多剧种中都有所体现,如徽剧、京剧、昆曲等。在京剧唱腔的音乐结构中,相较于西皮、二黄,“吹腔”较为鲜见,虽然一些学者将其称为“客腔”,但“吹腔”却以其鲜明的个性、独特的艺术品格,在京剧发展史上留...
关键词:奇双会 中国京剧 京剧演员 京剧唱腔 传统戏曲 吹腔 北京京剧院 汇报演出 
从大理云龙“吹吹腔”看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
《今日民族》2023年第12期37-39,共3页李雪萍 
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流传着一种古老的白族民间戏剧,叫“吹吹腔”。它又名“吹腔”“唢呐戏”,是白族戏曲剧种,曾流传在云南省西北部云龙、洱源、剑川等地,目前主要传承地为云龙县白族聚居区。白族吹吹腔源出于弋阳腔体系演...
关键词:吹吹腔 戏曲剧种 罗罗腔 云南省西北部 明洪武 明万历 大理白族自治州 云龙县 
京剧里程碑——徽班进京
《中老年保健》2023年第10期56-57,共2页程应峰 
清乾隆五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790年,为庆祝乾隆皇帝寿辰,扬州盐商江鹤亭组织的以著名戏曲艺人高朗亭为台柱的“三庆”徽班,被征召入京献艺。这个以唱二黄调为主,兼唱昆曲、吹腔、子等诸腔并奏的戏班,开启了徽班进京之门。此后,又有四喜...
关键词:高朗亭 徽班 吹腔 戏曲艺人 扬州盐商 昆曲 二黄 乾隆皇帝 
安庆弹腔艺术遗产考述
《黄梅戏艺术》2023年第3期26-31,共6页汪同元 
安庆弹腔(安庆各县只称弹腔)是清初安庆子乱弹腔的简称,是在安庆地区形成的剧种。其第一代声腔是枞阳腔,也称石牌腔、安庆子,最后统称吹腔。后来的徽调、京戏所唱的主体声腔“郴(吹)、拨(子)、皮(西皮)、黄(二黄)”皆源于此。
关键词:石牌腔 艺术遗产 弹腔 吹腔 安庆地区 二黄 声腔 枞阳腔 
清宫吹腔演出史及其剧本形态研究
《四川戏剧》2023年第8期19-25,共7页王岩 
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家图书馆藏清宫戏曲文献研究”(项目编号:19CTQ017);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代宫廷戏剧史料汇编与文献文物研究”(项目编号:20&ZD27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总体来看,作为地方腔调的吹腔进入宫廷,是以乾隆帝南巡观剧、民间戏班晋京祝贺万寿、秦腔艺人魏长生进京等戏曲史上的重要事件为背景,同时又与乾隆朝以来帝后欣赏习惯的转变以及乾隆帝“引俗入雅”的礼乐观念紧密相关。据现存史料可知,...
关键词:清宫演剧 吹腔 侉戏 “花雅同本”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