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Asp、L-Asp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对患儿凝血功能的影响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见涛[1] 杜永光[1] 王璐[1] 戴振霞[1] 李玉霞[1] 张红梅[1] 

机构地区:[1]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河南开封475000

出  处:《实验与检验医学》2023年第3期297-299,303,共4页Experimental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摘  要:目的 探讨培门冬酶(PEG-Asp)与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12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PEG-Asp组(51例)和L-Asp组(72例)。PEG-Asp组接受培门冬酶治疗,L-Asp组接受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在性别、平均年龄及初发病时白细胞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G-Asp组与L-Asp组患儿用药5 d时APTT水平明显比用药前延长(P<0.05),FIB水平明显下降(P<0.05),到用药第10 d时APTT延长到顶峰(P<0.05),而FIB水平则降至最低值(P<0.05),PT和TT水平基本无变化。用药15 d时APTT和FIB水平在慢慢恢复(P<0.05),但APTT水平仍高于用药前,FIB水平仍低于用药前(P<0.05)。用药20 d时基本与用药前在同一个参考值内,PT和TT水平同样无变化。培门冬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凝血功能影响主要在APTT延长及FIB下降两方面,尤其FIB下降效果显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延长及TT延长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门冬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均能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凝血功能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FIB下降和APTT延长。

关 键 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培门冬酶 左旋门冬酰胺酶 凝血功能 

分 类 号:R733.71[医药卫生—肿瘤]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