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冲击波”:批评的分歧、错位与匮乏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薛红云[1] 

机构地区:[1]北京联合大学

出  处:《文艺争鸣》2023年第7期47-52,共6页

基  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重点项目“新时代线上线下文艺评论价值引导作用研究”(项目编号:21WXA0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现实主义冲击波”是指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一批反映国企和乡镇生存困境的作品,主要包括刘醒龙的《分享艰难》《挑担茶叶上北京》《菩提醉了》,何申的《年前年后》《信访办主任》,谈歌的《大厂》《大厂续篇》《车间》,关仁山的《大雪无乡》《九月还乡》等。这批作品主要发表在1995—1997年的《人民文学》《上海文学》《小说选刊》等主流媒体刊物上,围绕着它们的批评也主要集中在1996—1998年。

关 键 词:现实主义冲击波 刘醒龙 《上海文学》 《人民文学》 何申 谈歌 关仁山 挑担茶叶上北京 

分 类 号:I206.7[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