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重自我”到“自我构成”——康德的自我学说与柯思嘉的改造  

From“Two-fold Self”to“Self-constitution”:Kant's Theory of the Self and Christine M.Korsgaard's Recast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南星[1] Nan Xing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暨哲学系,北京100871

出  处:《现代哲学》2023年第4期77-86,共10页Modern Philosophy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认知中的情感与理性研究”(22JJD720006)。

摘  要:康德区分了双重自我,即作为思维主体的逻辑的我和作为内感觉对象的心理学的我。康德将这一区分与先验唯心论中现象和本体之间的区分联系在一起,并赋予其重要的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价值论意义。但康德的自我学说是不融贯的。美国哲学家柯思嘉的“自我构成”理论继承了这一学说中的若干核心洞见,同时放弃了其中不合理的形而上学主张,既实现了对康德自我学说的成功改造,又揭示出隐藏在后者当中的一些深刻问题。

关 键 词:康德 柯思嘉 自我意识 自发性 自我构成 

分 类 号:B516.31[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