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2]河南省中医院肝胆脾胃科,河南郑州450002
出 处:《四川中医》2023年第7期22-26,共5页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编号:2019XZZX-XH005);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编号:2022ZY2022,2019JDZX096)。
摘 要:现代医学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为食管下括约肌松弛,胃酸性物质反流入食管,使食管黏膜产生红肿、灼热、糜烂或溃疡等炎症反应,其过程符合火邪炎上的特性;“病机十九条”明确指出“吐酸与火热相关”,从中西医角度佐证了胃食管反流病的病机不离火热,然火热种类繁多,不外虚实两类。现存的理论研究仅单方面从虚火或实火角度论治胃食管反流病,缺乏整体性和统一性。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实火分为脏腑之火和病理之火,虚火分为阴火和相火,并基于不同的火证病机阐释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及证治,以期为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提供有效借鉴和参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6.48.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