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歌演唱的美学内涵及其表现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池瑾璟 

机构地区:[1]浙江音乐学院

出  处:《文艺争鸣》2023年第8期179-185,共7页

基  金:2019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0世纪中国音乐美学学术史研究”(项目编号:19YJC76001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民歌演唱历史悠久,曾融合“诗、乐、舞”为一体,没有具体明确的界限划分,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周代统治者派遣乐官到民间各地采集歌谣,又选出专人对诗歌进行编排与修订,最终诞生了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的《风》就是各地的民间歌谣。这种采集民间歌谣的方法则被定为“采风制度”。西汉时期《楚辞》的诞生,开启了我国浪漫主义民歌创作的先河;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艺术家们选用民间歌曲,进行深层次的艺术改造,并增加了表演元素,使其发展成为名噪一时的“相和大曲”。

关 键 词:民间歌谣 《风》 民歌演唱 诗歌总集 《楚辞》 美学内涵 民间歌曲 相和大曲 

分 类 号:J616.2[艺术—音乐]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