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左卫民[1]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法学院
出 处:《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9期113-114,共2页CHINESE SOCIAL SCIENCE DIGEST
摘 要: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法学应对各种挑战是当下法学界热议的话题。笔者拟以刑事诉讼知识体系为例,反思、回应打造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所面临的全局性挑战。中国刑事诉讼知识体系的现实特征(一)知识体系的变化性1.变化性首先体现为知识体系从碎片化到体系化。整体上,我国刑事诉讼法律制度体系是刑事诉讼知识体系的基础,而随着刑事诉讼法律制度体系的逐步形成和完善,以及受域外刑事诉讼理论、话语的引人和国内学界长期的理论建构的影响,我国刑事诉讼知识经历了由碎片化逐步走向体系化的过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