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织化学广谱细胞角蛋白与维多利亚蓝联合双重染色在评估结直肠癌pT3和pT4a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Evaluation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pan-cytokeratin and Victoria blue double staining in the assessment of pT3 and pT4a colorectal cancer staging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解立武[1] 王晶[1] 步鹏[1] Xie Liwu;Wang Jing;Bu Peng(Department of Pathology,Shanxi Province Cancer Hospital,Taiyuan 030013,China)

机构地区:[1]山西省肿瘤医院病理科,太原030013

出  处:《中华病理学杂志》2023年第10期1034-1036,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Pathology

基  金: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项目(2022132)。

摘  要:目的:探讨使用免疫组织化学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与维多利亚蓝联合双重染色(简称联合双染)在评估结直肠癌腹膜弹力纤维网侵犯(elastic fiber lamina invasion,ELI)的可行性,评估结直肠癌ELI和临床病理预后因素之间的关系,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提供一个更准确的病理分期标志物。方法:收集2012-2019年山西省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结直肠癌标本104例,术前影像学和术中手术医师考虑cT4a期,而术后病理诊断为pT3期。另外选取25例pT4aN1M0病例作为对照。对于前者,选取肿瘤细胞距离浆膜表面最近的蜡块,做联合双染。检测ELI的阳性率并分为3组:ELI(+)组、ELI(-)组、弹力纤维网未着色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联合双染的ELI(+)检出率为51.9%(54/104)。弹力纤维网未着色组16例、ELI(-)组34例和ELI(+)组54例之间,在淋巴管血管受侵、浆膜表面回缩超过5 mm伴纤维化、肌肉层向黏膜面抬升超过5 mm、淋巴结转移、5年无病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ELI(+)组和pT4aN1M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淋巴管血管侵犯、ELI(+)、浆膜表面回缩伴纤维化超过5 mm、肌肉层向黏膜面抬升超过5 mm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联合双染用于判断结直肠癌是否有ELI,为评估结直肠癌患者pT3和pT4a分期提供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建议在常规工作中开展。

关 键 词:山西省肿瘤医院 肌肉层 手术医师 无病生存率 弹力纤维 免疫组织化学 结直肠癌 双重染色 

分 类 号:R735.34[医药卫生—肿瘤]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