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解立武[1] 王晶[1] 步鹏[1] Xie Liwu;Wang Jing;Bu Peng(Department of Pathology,Shanxi Province Cancer Hospital,Taiyuan 030013,China)
出 处:《中华病理学杂志》2023年第10期1034-1036,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Pathology
基 金: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项目(2022132)。
摘 要:目的:探讨使用免疫组织化学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与维多利亚蓝联合双重染色(简称联合双染)在评估结直肠癌腹膜弹力纤维网侵犯(elastic fiber lamina invasion,ELI)的可行性,评估结直肠癌ELI和临床病理预后因素之间的关系,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提供一个更准确的病理分期标志物。方法:收集2012-2019年山西省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结直肠癌标本104例,术前影像学和术中手术医师考虑cT4a期,而术后病理诊断为pT3期。另外选取25例pT4aN1M0病例作为对照。对于前者,选取肿瘤细胞距离浆膜表面最近的蜡块,做联合双染。检测ELI的阳性率并分为3组:ELI(+)组、ELI(-)组、弹力纤维网未着色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联合双染的ELI(+)检出率为51.9%(54/104)。弹力纤维网未着色组16例、ELI(-)组34例和ELI(+)组54例之间,在淋巴管血管受侵、浆膜表面回缩超过5 mm伴纤维化、肌肉层向黏膜面抬升超过5 mm、淋巴结转移、5年无病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ELI(+)组和pT4aN1M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淋巴管血管侵犯、ELI(+)、浆膜表面回缩伴纤维化超过5 mm、肌肉层向黏膜面抬升超过5 mm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联合双染用于判断结直肠癌是否有ELI,为评估结直肠癌患者pT3和pT4a分期提供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建议在常规工作中开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7.13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