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耘[1]
机构地区:[1]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 处:《江海学刊》2023年第5期39-46,共8页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
摘 要:中国古代的文字不仅是几千年来记录文明变迁的工具,其形体构造本身及实际语用也传承着文明原有的基因特质。在瀚如烟海的文字王国里,“点”独树一帜,充分表达了中国古代生命美感话语系统、类型和范畴的本质属性。在中国古代的行为实践活动中,“点”具有单一行动正反两面的双向对冲效果;另外,它不只是空间众相之一,还有“初”始、肇端的含义。“点”在中国古代文化现象中,是一个一般性的全面范畴,掺杂着诸多社会属性,而从一种具有社会属性的外在行为内化为服从个人审美的心灵感受的转换前提,在于建构“点”与意念之间的联动机制。对于中国古代艺术创作的实践活动而言,“点”是需要有“灵魂”的,其“灵魂”正由人类“意念”给予。无论如何,“点”作为中国古代艺术实践活动中的重要范畴,最根本的特性是其动词属性与名词属性的合一。它既是“动作”,也是“文本”,最终酝酿出了一种类似“涟漪”般的,能够不断吐故纳新的,既向四周扩散又向中心收拢的行为模式与审美图式。总体上,当下探讨中国古代文字蕴藏的独特哲思,对于构建当代“中国学派”与“文明新形态”都具有奠基性的重要价值。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