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韩亮 HAN Liang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出 处:《扬子江文学评论》2023年第5期32-40,共9页Yangtze Jiang Literary Review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项目“波德莱尔与中国新文学”(项目编号:21FZWB049);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波德莱尔在中国的翻译、传播与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9ZWC001);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比较诗学视野下的中国象征主义诗潮研究”(项目编号:2019SJA0010)阶段性成果。
摘 要:作为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经由1957年《译文》杂志选登的波德莱尔的译诗及评论,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诗人中激起了意想不到的诗学波澜。一方面,波德莱尔用严整的形式和“矛盾修辞”来表达复杂情感状态的手法,让先锋诗人迅速找到了为自己不安的灵魂“赋形”的方式;另一方面,他关于绝对意义上人性与伦理之“恶”的洞见,对先锋诗人的“人观”形成了冲击,瓦解了他们原有的善/恶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1.16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