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尹赋 Yin Fu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4
出 处:《社会科学战线》2023年第8期136-149,共14页Social Science Front
基 金: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中华文化基本问题研究单列重大项目重点课题(SC20ZDZW001)。
摘 要:《论语·泰伯》“巍巍乎”章的一处异文是“舜禹”还是“舜”,长久以来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联系《论语》其他篇章和《尚书》《孟子》等儒典,可以发现,该处异文关联着儒家评价上古圣王贤臣政治传统总结出的两种倾向:一是以尧舜为典范的无为,一是以禹为典范的有为。在儒家看来,无论无为还是有为,都是“人之道”而非“天之道”,其主体都必须敬慎戒惧、选贤任能,只不过在不同时势下各有侧重而已。不同于道家将无为的主体确定为帝王君主、有为的主体系之于臣下,儒家认为,政有大小,均需“为政以德”,根据情势而侧重无为或有为。道家尊无为而卑有为,但无论有为还是无为,只要救民于水火、乂安天下,孔子都给予了极高的赞美。这也体现出孔子儒学警惕“远人之道”,提倡“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理性精神。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