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一晗 Zhang Yihan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武汉430072
出 处:《现代经济探讨》2023年第11期124-132,共9页Modern Economic Research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县域视角下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研究”(编号:21CSH010)。
摘 要:土地发展权配置与失地农民的市民化进程密切相关。在中国征地补偿实践中,主要形成了剥削型、转换型、转移型三种土地发展权配置方式,在城乡统筹的现实需求与“空间正义”的理论导向下,以留用地制度为代表的转移型土地发展权配置成为了征地安置的主要方向。基于珠三角地区的经验发现,土地发展权的过度转移虽然为失地农民提供了长远的物质保障,但却造成了逆市民化的意外后果,农民生产生活不断向村庄收缩,最终陷入城市融入困境。土地发展权转移的实质在于让少数失地农民占取了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成长性收益,这种不平衡分配不仅抑制了失地农民的市民化意愿和能力,还无形中对其他社会成员的公共发展资源造成了损耗,不利于中国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土地发展权配置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应以社会公平为导向,在国家统筹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分配结构,在为失地农民提供基础保障的前提下,促进整体市民化水平的提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