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春瑶 Li Chunyao
机构地区:[1]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 处:《中国青年研究》2023年第11期74-80,38,共8页China Youth Study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特大城市社会风险系统治理研究”(项目编号:16ZDA08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间隔年”现象是自我救赎还是躺平摆烂,再度掀起争议性的社会关注。依据迥异的支配逻辑,中国式“间隔年”实践类型可划分为自主探索型、主动缓冲型、被动逃避型与被迫暂停型。深嵌于社会结构性的就业困境,又脱嵌于对抗社会时钟的“为自己而活”,并借由媒介对诗意生活的浪漫滤镜与个体希冀的自由想象的渲染刻画,促成了中国式“间隔年”现象的生成逻辑。但在中国的社会情境下,“间隔年”却被异化为“备考年”,在看似“暂停下来”的时间里以“不敢停下来”的竞速心态呈现为另类内卷实践。社会层面应当给予“间隔年”群体理解与配套支持,摆脱单一的价值评判标准,重新审视并助力于消解青年群体的迷惘、焦虑与内耗。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7.18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