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岸玲 陈彩凤[2] 何盈 李云英(指导)[2] WANG An-ing;CHEN Cai-feng;HE Yin;LI Yun-ying
机构地区:[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510405 [2]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广州510120
出 处:《北京中医药》2023年第8期930-932,共3页Beij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274591);李云英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项目(粤中医办函〔2022〕52号);院级区域诊疗中心医院配套经费项目(E50708)。
摘 要:《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中提及“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指出不“通”是引起疾病的重要的病因[1]。通法最早由徐之才提出,“通可去滞,通草、防己之属是也”,彼时多指通泄利湿之属。后叶天士提出:“此‘通’字,勿误认为攻下通利讲解。”认为疾病皆有气血阻滞、郁结不通。王邦才总结历代医家对“通法”的认识,认为凡能祛除病邪,消除气血津液之运行阻滞.
分 类 号:R249[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R276.1[医药卫生—中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