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盛唐边塞诗听觉意象的意蕴——以高适、岑参边塞诗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谢雨欣 

机构地区:[1]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

出  处:《今古文创》2023年第40期33-35,共3页

摘  要:盛唐时期,高适和岑参的边塞诗运用了丰富的听觉意象,这种听觉意象在描绘边塞景观强化了艺术效果,具有丰富的意蕴。首先,在歌声乐舞、寓情于声的人文之声和异域色彩中,鼓、笛、胡笳这几类乐器的演奏之声使得其诗颇具人文关怀。其次,风声、雨雪声等自然之声描绘边塞之苦以及战士强大的生命力。最后,雁、鸟、马等动物之声,寄托战士内心情感的动物之声,更是伴随着征人的羁旅之苦,思乡之切。总之,这些听觉意象是边塞诗的一大重要意象,也是盛唐气象的表现。

关 键 词:边塞诗 听觉意象 高适 岑参 

分 类 号:I207[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