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冀蕾 游世晶[1] 林钰 陶炜东 靖媛[1] 李毓婉 童伯瑛[1] JI Lei;YOU Shijing;LIN Yu
机构地区:[1]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福建福州350122 [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003
出 处:《福建中医药》2023年第9期23-26,共4页Fuji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J01353)。
摘 要:早在内难经时代,中医古籍中就已出现对人体解剖内容的简单记载,虽与现代解剖学的认识有所出入,但也初步架构起了人体的内部模型。经过众多学者比对分析,中医藏象理论言及的心、肺、肾系统基本找到了准确对应的实质器官或系统,唯肝、脾藏象之属饱受争议,至今仍悬而未决。以脾藏象为纲,本文以时间顺序逐步梳理脾藏象的错译现象来反映中西方学界对脾藏象的认识演变过程,最后通过对比典籍记载、生理基础、病理研究等方面认为脾藏象无论在形态还是功能上更贴近现代解剖器官中的胰腺,为重新认识和解决脾藏象之属提供借鉴思路。
分 类 号:R223.1[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7.17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