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林建武[1] Lin Jianwu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哲学院,天津300071
出 处:《江汉论坛》2023年第11期65-71,共7页
摘 要:在当代,人类的命运已经牢牢地与机器,尤其是人工智能机器的发展关联在一起。与此同时,智能机器的黑箱化也成为我们迫切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这其中,像算法机制这种对人们生活产生全方位影响的“机器”原理,一方面对于普通人而言几乎就是一个难以理解的黑箱结构,另一方面又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直接且重大的影响。然而,试图通过让智能机器变得更“透明”,更具有“可解释性”,对于缓解机器的黑箱状态并没有太大的帮助。人机之间良好协作关系的破坏往往不是由于机器的黑箱化导致的。人与机器在人机协作中存在各自目的与功能上的差异,因此更合理的思路是在充分理解人与机器各自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在人机在协作过程中建立一种崭新的,同时也基于人和机器各自“趋向性”的目的来保证人机协作的顺利开展。当然,要彻底消除智能机器黑箱化的威胁,我们需要在考虑人机功能和目的之差异的基础上推进一种人机之间嵌入式的协作机制,此种机制有可能通过赋予机器一种“实践智慧”来使其摆脱黑箱化的责难。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3.58.3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