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乔丽丽 Qiao Lili
机构地区:[1]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 处:《中国比较文学》2023年第3期275-281,共7页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China
摘 要:形象学研究能否突破研究异国形象如何与为何的传统,拓展到研究他者形象在特定意义生成中所起的作用?即将形象转换为文学批评的方法,放置在更广泛的跨文化研究中,这是比较文学形象学方法论研究领域内的一个大胆讨论。不论是传统形象学所注重的形象真伪问题,还是深受结构主义影响的达尼埃尔-亨利·巴柔(Daniel-Henri Pageaux,1939-)提出的“社会集体想象物”,及对自我形象与他者形象的互动谈论,亦或受到保罗·利科(Paul Ricoeur,1913-2005)哲学启发的让-马克·莫哈(Jean-Marc Moura,1956-)所归纳的“意识形态”和“乌托邦”,都是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析形象的形态,将自我形象与他者形象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1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