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黄培[1] 马怡晖[1] 王琪 李辉[1] 张杨蕊[1] 高冬玲[1]
机构地区:[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郑州450000
出 处:《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23年第10期1268-1270,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athology
摘 要: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一种能够直接进行黏膜下层剥离从而整块切除病变的内镜治疗技术。近年来,随着内镜设备的升级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普及,ESD不仅在食管、胃早期肿瘤的治疗中广泛应用,在治疗结直肠肿瘤方面的效果也获得广泛认可[1]。结直肠肿瘤主要包括结直肠癌和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部分腺瘤和早期结直肠癌标本的外观可呈隆起型[2-5]。目前,我国虽在一定范围内开展了ESD手术,也制订了ESD标本的处理规范[6],但无专门针对结直肠肿瘤隆起型ESD标本的处理流程,现参照先进国家和我科的工作经验,探讨分析结直肠肿瘤隆起型ESD标本HE石蜡制片中的常见问题,为今后此类标本规范化操作提供一些建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