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汤达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文学自由谈》2023年第6期70-77,共8页Literature Talks
摘 要:小说家取材,若与当下保持一定的时间距离,往往更容易写出历史感和艺术性。所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活跃的那一批作家,至今还在写知青岁月和乡土生活,九十年代后剧变的社会现实,特别是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的当下生活,很难进入其视野。很多人说,现实比小说更荒诞,新闻比小说更有戏剧性,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小说似已无能为力。但也有小说家心有不甘,屡屡挑战,但反响平平。批评家们指责某些小说原创性不够,堆砌时事热点,与新闻报道无区别。余华的《第七天》、阎连科的《炸裂志》等,都受到类似批评。于是,小说如何参与当下,成为小说家头疼的事。这样的问题当然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特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