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3年第11期1931-1934,共4页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与成果推广项目(Z171100001017110)。
摘 要: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肾功能减退,导致代谢产物潴留和尿毒症毒素蓄积,引发全身多系统病变。中医学认为慢性肾衰竭的病机以脾肾亏虚为本,湿浊毒瘀为标。传化之腑包含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人体糟粕由此排出体外,泻而不藏,以通为顺。结合中医古籍,笔者认为五脏藏精,传化之腑受浊,故脏病多虚,腑病多实;湿浊毒瘀之实邪留于腑道,难以排出,此为“不通”;脏腑互为表里,腑道不通则扰乱五脏气血运行。基于此,本篇提出应从通调传化之腑、腑通脏自安论治慢性肾衰竭。
分 类 号:R259[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8.226.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