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鲁明军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200433
出 处:《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3年第6期95-102,共8页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Fine Arts & Design
基 金:202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一般项目《20世纪西方艺术史论中的形式意志与图像潜能研究》(22JHQ050)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如果说20世纪初历史前卫艺术家的技术媒介实践普遍以“人的抽象化”为主题,那么“二战”后,新前卫艺术家则意图将人从技术媒介的操控中解放出来。进入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非物”“非人”成了数字艺术和(后)网络艺术的主题。不同于以往的革命叙事和体制批判叙事,技术、媒介与人的关系从另一个视角理清了新旧前卫艺术的承续与歧变,并由此书写了一部新的前卫艺术史。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