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电视传播的成败与反思——以《百家讲坛》为例  

Success or Failure and Reflection of TV Communic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钱江月 Qian Jiangyue

机构地区:[1]池州市传媒中心,安徽池州247100

出  处:《新闻研究导刊》2023年第19期146-148,共3页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基  金:2022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体的创新传播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K2022A4566。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生活上“富起来”的社会大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电视媒体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之一,承担着传播先进文化、教育社会大众的重要职责。面对社会大众对精神文化生活苛求的现实情况,各大卫视纷纷开设了专门栏目,推出了一大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优秀节目,比如央视早期推出的《百家讲坛》,最近几年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绿水青山看中国》,河南卫视推出的《汉字英雄》等,这些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出现满足了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了电视媒体的节目形式,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但是,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媒体平台越来越丰富,部分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创新不足,受众出现了审美疲劳,一些之前传播效果较好的节目出现了收视率下滑的现象,这值得每个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从业者进行研究和反思。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央视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百家讲坛》为例,从《百家讲坛》栏目的文化、内涵、品牌入手,分析《百家讲坛》传播传统文化的成效,围绕栏目的选题题材、与受众的互动模式和“学术偶像”的缺位探讨《百家讲坛》传播传统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电视媒体在通过栏目传播传统文化时应坚持文化本位,强化社会责任,提高创新能力,提升整体品格。文章认为,要以正确的导向和高尚的情操来教育和引导受众,激发受众传承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以此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从而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传媒力量。

关 键 词:传统文化 电视节目 问题 反思 《百家讲坛》 

分 类 号:G222[文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