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黄进[1]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 处:《幼儿教育》2023年第31期1-1,共1页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摘 要:在日常生活和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有一种感觉,就是小孩子都是自私自利的,他们总是希望自己占有得更多、得到得更多,有时会为争夺喜欢的东西大打出手,也总觉得自己比别人更为重要。教师们在观察记录中,常常将这样的行为表现描述为“有问题的”“不良的”,在解释原因时又倾向于将其归为“自我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思考和解释多少有点似是而非。首先,如果说小孩子都是自私自利的,那么如何解释他们很早就表现出对他人情绪、态度的理解和共鸣,以及愿意帮助别人去实现一些愿望的举动?其次,由皮亚杰提出并被广泛运用于教育实践的“自我中心主义”概念仅仅描述了理智领域的客观现象,“自我中心”并不是认知上的一种缺陷,相反,它具有潜在的社会适应功能,能在活动过程中更好地实现主体的能动性(杨宁,张莉,2001)。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9.2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