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陆汉文[1] 段雨 Lu Hanwen;Duan Yu
出 处:《农村经济》2023年第11期74-84,共11页Rural Economy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地区自然资源产权建构与环境治理研究”(编号:17BSH042)的研究成果。
摘 要:农村公共事务治理是乡村治理的内在构成要素,推动实现农村公共事务有效治理是维系乡土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多元共治立足于吸纳多元治理主体共同参与,是探索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向。基于江西省J市Y县的田野调查,以水务治理为例透视了农村公共事务多元共治的治理实践及其内在逻辑。研究表明,Y县在水务治理过程中以增强政策性资源供给建构地方政府的引导者角色、以治理单元重组提升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治理能力、以创新实施“三员”“五民”机制重塑村民的主体性地位、以“发包”管理的市场化运作借力市场机制,优化了治理结构,突破了农村公共事务治理中治理主体缺位的困境。深入分析发现,信任再生产、情感文化联结、农民再组织化以及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共生是多元共治得以有效运行的深层逻辑。为进一步提升多元共治的治理绩效,既要重视政府等外部力量参与农村公共事务治理,又要不断激活广大农民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各治理主体的创造性,最终完成中国式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转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