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世佳[1]
机构地区:[1]衡水学院中文系
出 处:《美与时代(美学)(下)》2023年第11期17-24,共8页Aesthetics
基 金:2020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电影诗学之叙事与修辞”(20200402080);2022年度衡水学院校级培育基金项目“电影叙事学研究”(2023XJZX10)研究成果。
摘 要:叙事中的故事时间与我们的时间极其相似,它必须经过故事中主体意识的透射,但又不一样:接受者对自身时间的意识总是一种主体身份,而对故事时间是客体身份,是多重主体意识时间累积的综合。因此,故事时间要从两个角度来看。从单一主体意识的时间累积来看,它是一种一维向前的绵延性,对于已发生的事件,是不可更改的。从故事整体角度来看,当多个不同的主体意识的时间累积和谐并处时,其时间性质不显现;但一旦出现分离,乃至断裂、逆向,时间性质就会被凸显出来,它将改变故事形态:随着分离程度的加深,故事的时间性开始空间化,这导致故事时间的可理解性降低,出现悖论的情况递增,这可能也是叙事时间的艺术性所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