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卫国[1] Zhao Weiguo
机构地区:[1]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119
出 处:《求索》2023年第6期73-80,共8页Seeker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尼采生命发生学视角中海德格尔存在发生学的限度”(项目编号:20XZX014)。
摘 要:无论是莱布尼茨对最好世界的断定,还是叔本华对最坏世界的描述,都是基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视角。世界在这种视角中被分裂为感性与超感性领域,个体之间、个体与普遍之间的矛盾随之产生,同时也产生了和解的需求。二者对世界抱有悲观或乐观态度,依形而上学对于矛盾能否及如何解决的独断阐释而表现出随意性。在尼采的生命发生学视角中,基于柏拉图主义二元结构推导出来的悲观或乐观被克服了,分裂了的个体与普遍的对立关系,转化为视角中强力意志此消彼长与生命主体生成流变的同构关系。自然而然的快乐的生命流动,替代了人为制造的痛苦的个体“超越”。乐观与悲观主义的交替变迁,折射出西方形而上学的根本缺陷及其克服的路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