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画领域中的物感说:应物象形  

Theory of Material-Stimulus-Generating-Emotion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Painting:Pictographic Representation of Object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赠怡[1] 张誉尹 Wang Zengyi;Zhang Yuyin

机构地区:[1]四川文理学院中华传统文化学院 [2]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属中学

出  处:《艺术评论》2023年第11期49-62,共14页Arts Criticism

基  金:教育部2021年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意’与中国式美学体系建构的逻辑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1YJA720006)的阶段成果。

摘  要:“应物象形”是中国美学史上的重要理论,全面把握“应物象形”的关键在于对“应物”的理解。“应物”的意思是感于物,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物感”。“物”作为人的伦理价值取向的确立使得“应物”得以可能,这有两个前提:一是天人感应观的广泛影响;二是“物”作为自然之正的观念的形成。故而,“应物象形”强调的是符合自然的创作动机,其含义与写实与否、再现与否没有必然的关联。“应物象形”作为图画的创作主张,实际上是图画领域中的物感说。

关 键 词:图画 应物象形 伦理价值取向 物类 道之物 物感说 

分 类 号:J212[艺术—美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