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文贤庆[1,2] Wen Xianqing
机构地区:[1]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暨哲学系 [2]湖南师范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出 处:《哲学动态》2023年第11期93-103,共11页Philosophical Trend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环境下信息价值开发的伦理约束机制研究”(编号17ZDA023);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传统道德话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编号22ZDB054)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规范性要求无处不在。然而,这种规范性要求来源于哪里?如果我们相信规范性来源问题是为了说明一个东西或一种考虑如何为人的行动提供合法的理由权威,那么,任何一种有关人类行动的规范性来源的说明都应该首先关联于人的自我意识和人的自由意志。意志主义者强调规范性来源于人的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凸显了人创造价值和意义的过程。那么,意志主义是如何在人的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中呈现价值和意义,并给出规范性来源的呢?通过分析科斯嘉提出的反思性认可和张美璐提出的混合意志主义,我们会发现,拥有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的行动主体自身就是规范性的来源。但如果要把这种规范性的来源同时也看作主体间性的理由权威,我们就必须从一种关系性立场进一步审视自由意志,从规范性走向道德责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6.5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