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傅怡静[1,2] Fu Yijing
机构地区:[1]中国文艺评论(中央美术学院)基地,100102 [2]中央美术学院文艺评论研究中心,100102
出 处:《美术研究》2023年第6期12-18,共7页Art Research
基 金: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百年中国美育史研究》[项目编号:22BA021]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本文基于近年来“一带一路”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大量实践,分析出两条明晰的创作路径:一种是历史记忆写实,烛照历史之中建构特定题材的图像造型;一种通过丝路写生,观照现实之际创造出一种当代性叙事。结合对模糊多元的“主题”“主题性”概念的历史梳理,笔者发现两条创作路径的本源仍在于对“主题”的不同理解认知,一是国家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创作,二是个体意识觉醒下的主题创作。通过两种路径得失对比,互鉴启发,提出“一带一路”主题性创作要处理好主题性与主体性、艺术性与功能性、历史性与当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四重关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